2025年3月13日,英国网球明星艾玛·拉杜卡努关闭了拥有260万粉丝的Instagram账号。这个曾记录她赛场荣耀与生活碎片的社交平台,最终化作一片寂静的星辰,只留下一句拉丁谚语——“Ad Astra per Aspera”(循此苦旅,以达星辰)。
反常的举动,就像无声的叹息,引得无数网球迷们纷纷追问:拉杜卡努到底怎么了?
当时的拉杜卡努在比赛中忽然崩溃,流着泪、尖叫着,躲到了当值主裁的身后——因为她在前排观众席里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那是最近一直在骚扰她的一名跟踪狂,从新加坡公开赛开始尾随,跨越3600英里,辗转阿布扎比、多哈,并精心地挑选了一个安保防线最松懈的时候,在餐厅里坐到了她的身边,强行要求签名、合影和拥抱。
这位22岁的姑娘,顶着空前的恐惧感,独自应付着跟踪狂,直到安保成员赶来将男子带离。
迪拜警方随后逮捕了该名男子,但拉杜卡努却选择撤回指控——或许是因为恐惧,或许是因为无力面对漫长的法律程序。
所以不难理解拉杜卡努在前排观众席上再次看到跟踪者时的心理崩溃,尤其是在她的团队和赛事安保已经人手一张跟踪者照片,却依然没能挡住这最深层的梦魇。
2022年,一名前亚马逊快递员三次闯入她家,偷走父亲的鞋子作为“纪念品”,最终被判5年限制令。
在接下来的印第安维尔斯站的赛场上,她增加了安保人员,但首轮便以3-6、2-6落败。面对记者追问“是否因心理阴影影响发挥”,她倔强地摇头:“今天的问题出在球场上,与迪拜站的遭遇无关。”
然而网络上的舆论暴力却不会在意她的伤口,或者说,它们更乐于撕开伤口,将血淋淋的内里暴露在大众的眼前,以换来自己一时的变态欢愉。
相关的网球评论区里,“one slam wonder(昙花一现)”、“更适合当模特”的嘲讽,还有网球专家们“她令人失望”、“她应该放下骄傲”之类的点评,与跟踪者带来的梦魇混合在一起,变成了无形的鞭笞,抽向了拉杜卡努本就敏感脆弱的心灵。
在2021年之前,不管是人生、还是职业生涯,对于拉杜卡努而言,大体都算得上是一帆风顺。
从她的社媒里的布景也能看出来——图书馆、健身房、比赛场,还有偶尔与闺蜜们逛个街,生活里充满了阳光。
但那一年的美网,18岁的拉杜卡努以资格赛选手身份夺冠、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网坛神话之后,大众猛然发现了她,或者说,商业资本发现了她。
从科维托娃和科斯蒂亚再到布沙尔,商业资本从未停止过寻找网球甜心,而终于,他们等到了拉杜卡努的夺冠。
然后,拉杜卡努就这样迅速被包装成了“全球化偶像”的完美符号,奢侈品广告、地铁海报、电视访谈……她的面孔无处不在。
没有人愿意被资本物化,但如果把这个物化的过程,包装成灰姑娘的南瓜马车,又有多少小姑娘能够坚定地拒绝呢?
职业体育早就是名利场,莎拉波娃在里面滚了好几圈,遍体鳞伤之后才意识到了这一点,然后她把心灵硬化,最终成就了大女主。
或许是以前的日子太顺遂,或者是曾经殷实的家境把她保护得太好,在拉杜卡努的身上,始终保持着那份少女的天真。
她的这份真诚与娇憨,在被资本包装放大之后,为她带来了高度曝光、以及众多狂热粉丝——哪怕是因伤八个月不打比赛,她的商业价值也并未降低,某种程度上,这确实可以称得上奇迹。
然而,聚光灯的交汇处,往往最为危险,毕竟,有多少人疯狂的爱你,就会有多少人疯狂的讨厌你。
在社媒上,对拉杜卡努的不屑与讽刺,同样拥有着厚实的土壤,有人说她“靠运气夺冠”,有人嘲笑她“商业价值高过竞技实力”,而这些人最喜欢称呼她为——“花瓶”。
即便她晒出臀桥训练200公斤的视频,试图证明自己,留言区仍有人讥讽:“练得再猛,排名还是跌到50开外。”
是的,在美网夺冠之后,拉杜卡努的职业生涯就开始逐渐滑坡,不仅球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伤病也如影随形,2023年,她因手腕和脚踝手术缺席大半个赛季;2024年,脚踝韧带扭伤迫使她退出两站比赛。
如果拉杜卡努足够没心没肺,就像艾玛·纳瓦罗一样,好好当一朵人间富贵花,或许就不会陷入自我内耗当中。
所以我们总是能看到拉杜卡努身上的那些矛盾之处,比如温网退赛风波中被批“终结穆雷生涯”的委屈,比如频繁更换教练团队的迷茫,当然,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努力着,对“被物化”身份的无言抗争。
当心灵的伤口不断结痂之后,那个爱开车兜风、打麻将、回沈阳探亲的普通姑娘逐渐开始笨拙地尝试着,在镜头前压抑真实的喜怒。
唯一不变的,大概也只有对网球的热爱——这是她对抗压力的“呼吸阀”,也是重拾自我的锚点。
2024年温网后,她的世界排名从200名外艰难回升至前100。赛后,她对着镜头微笑:“当我在球场上庆祝胜利时,我愿意用任何困难换取这一刻。无论什么挫折,我都能承受。”
但资本绝对不会放弃对她的重注,就像针对她的网络暴力也永远不会停止——除非她选择退役。
而在当今,已然越来越激烈化、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女子网坛,又会再留给她多少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呢?
拉杜卡努是聪明人,当然看得比所有人都清楚,而这种清醒,对她而言,未尝不是一种痛苦。
但身在名利场,这种事情总是要经历和适应的,除了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把内心武装得更为强大之外,别无他法。
22岁的拉杜卡努,有着太多的故事——“天选之女”的童话,与荆棘王冠共生的寓言,女性运动员被物化的隐痛等等……
而她的痛苦在于,自己只想要做一个爱网球的普通女孩,却成为了资本所期待的“网球甜心”,名利场一转,年轻女孩享受着镁光灯下的瞩目,也经历着这背后的层层大考。
现在,拉杜卡努将此前关闭的INS账号开启,简介栏里那句“循此苦旅、以达星辰”的话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明了的——“Athlete(运动员)”。
过往的那些美好记忆再度呈现在大众视野,依然如星辰闪耀——美网捧杯时的璀璨、沈阳街头的身影、训练馆里的汗水。
或许终有一天,她会明白,走向星辰的道路注定是艰辛的,而且还很漫长,但幸运的是,她还年轻,而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就算撞了南墙,也可以回头重新再来。
实话:全球同步Street Rod750!奠基哈雷的“青年标
Rod一词的英文直译是杆或棒,但是在被美式老爷车改装的高速汽车Hot Rod中使用时,就衍生出了肌肉车和力量的含义。例如在《变形金刚》中...
全国AAAAA级!北仑+2
现场划分设置了阅读、休息、餐饮、热水、洗澡(衣)等功能区域,场内配套急救药箱、Wifi互联、手机充电、无偿使用雨伞等延伸服务。...